6月16日兴业配资,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(以下简称“基金会”)召开第七届三次理事会议,深入贯彻省委“1310”具体部署,围绕推动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实现三年初见成效,高质量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等重点工作展开交流座谈。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、厅长刘棕会,厅二级巡视员陈荣,厅相关处室负责人,基金会理事长罗惠兰及理事、监事、名誉理事参加会议。
会议现场
会议介绍了基金会今年参与“6·30”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的方案,发出了活动倡议书,报告了2024年度审计情况、今年上半年工作主要情况和下半年主要工作计划。今年1至5月,基金会积极动员社会力量,凝聚政企社帮扶合力,聚焦81个乡镇的脱贫村、集体经济薄弱村,联动59家爱心企业开展产业就业帮扶、美丽乡村建设、民生帮扶、教育帮扶、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等100个帮扶项目。尤其是,高效开展“6·30”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项目等重点乡村振兴以及慈善公益项目,推动打造乡村绿化“一张图”建设示范试点,促成超100条乡村提升绿化美化水平。
“做好扶危济困、社会帮扶工作,责任重大、使命光荣。”刘棕会高度评价了基金会的工作,并向相关理事、监事及其所在单位对乡村振兴事业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。他强调,当前“百千万工程”正处在“三年初见成效”的关键节点,基金会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“1310”具体部署,充分发挥“6·30”社会捐赠服务平台的作用,进一步携手爱心企业在“百千万工程”“绿美广东”、助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重点工作中精准发力,协力打造一批品牌帮扶项目,用实际行动推动乡村发展、村庄绿化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。要继续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,全面提升综合服务效能与捐赠管理水平,创新拓展帮扶可及性,为广大爱心力量投身乡村建设创造良好的公益条件。
罗惠兰表示,基金会将始终围绕省委、省政府中心工作,继续深化“政府主导、公益搭台、社会参与”多元化帮扶机制,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做好公益平台服务。接下来,基金会将进一步携手理事、监事成员以及强大的社会慈善合力,积极参与“6·30”助力乡村振兴活动,深耕自主品牌公益项目,共同为“百千万工程”贡献新的力量。
基金会第七届三次理事会议合影
会上,基金会全体理事成员代表分享了爱心企业在“百千万工程”及“绿美广东”中的实践经验与帮扶计划,并对基金会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,进一步研商如何更好地履职尽责,推动帮扶供需的精准对接和项目落地,促进乡村产业升级、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等关键社会帮扶工作,靶向发力乡村振兴,助推“百千万工程”。
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2025年“6·30”助力乡村振兴倡议书
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、重要指示精神,落实省委、省政府关于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、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工作要求,我会将广泛动员社会各界,协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。
自2010年起,经国务院批准,省委、省政府设立“6·30”活动,至今年活动已开展15周年,逐步形成了“人人愿为、人人可为、人人能为”的良好局面,是广东参与面最广、惠及范围最大、社会效益最好的扶危济困和助力乡村振兴平台。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,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作为“6·30”活动省级捐款主要接收单位和公益服务平台,始终发挥连接政府、爱心力量及帮扶地区的沟通桥梁作用,目前已携手7776个爱心企业、爱心人士参与了4075个帮扶项目,重点帮助我省及国家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部分地区,促使14645个自然村(帮扶点)实现美丽蝶变。
乐善好施、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;助人为乐、患难相扶是社会倡导的时代新风。在此,我会倡议社会各界、广大爱心企业、热心公益人士围绕“巩固脱贫成果 助力乡村振兴”主题,聚焦“百千万工程”、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要求,积极参与“6·30”活动,全力支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,帮助困难群体,为助力乡村振兴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我会郑重承诺兴业配资,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我会各项规章制度管好用好每一笔善款,确保按照捐赠者意愿将善款落实到帮扶地区和受助对象。
让我们携手共进、并肩同行,共襄帮扶善举,为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!
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
2025年6月16日
附:捐赠方式
可通过现场、银行、邮局等捐款方式,携手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支持2025年“6·30”助力乡村振兴活动!
收款单位(收款人):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
人民币账号:600018721
港币账号:601570251
开户行:民生银行广州分行
邮编:510080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农林上路四横路六号之二
联系电话:
020-87668011(财务部)
020-87668012(外联部)
020-87668023(综合部)
捐款请备注捐款由基金会统筹安排或填写所捐项目名称(例:捐赠“6·30”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项目)
《南方》杂志全媒体记者、南方+记者 | 史成雷 陈地杰 刘骏彦
【通讯员】李雪莹
【支持单位】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
【本文责编】郭芳
【频道编辑】李晓霞 李拉
【文字校对】华成民
【值班主编】刘树强 刘龙飞
【文章来源】南方杂志党建频道
嘉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